《世医得效方》属方书类著作,元代危亦林编撰,刊行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
危亦林(1277-1347年),字达斋,祖籍抚州,后迁南丰(今属江西)。为当地名医危云仙的五世孙。危亦林自幼聪颖好学,秉承家学,博览群书,20岁开始行医。天历元年(1328年),危亦林任南丰州医学学录,后改任官医副提领,协助提领掌管医事政令,官至南丰州医学教授。与
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龚廷贤、李梃、龚居中、
喻昌、黄宫绣、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他将祖传四世医术及验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不断进行验证和修订,历时10年,于后至元三年(1337年)著成《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全书20卷50余万字,按照元代太医院所分13科的顺序编排。卷一至卷十为大方脉杂医科,卷十一至卷十二为小方脉科,卷十三为风科,卷十四至卷十五为产科兼妇人杂病科,卷十六为眼科,卷十七为口齿兼咽喉科,卷十八为正骨兼金镞科,卷十九为疮肿科,后附《孙真人养生书》一卷,针灸科散附各科之中。
书中内容涉及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各科疾病,尤其对骨伤科证治贡献最大。其成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骨折部位诊断分类的进步;2.骨折脱位整复法的创新;3.动静结合的治疗思想,危氏主张固定和活动相结合,十分强调骨折脱位复位后的适当活动,以防关节粘连;4.麻醉术在骨折脱位整复中的正确使用。他首次把追加使用蔓陀罗的全身麻醉术用于骨科临床,研制“草乌散”用作全身麻醉药,使药物麻醉法有了新的进步。首次记载了脊椎骨折,并发明了悬吊式复位方法及外固定法。在骨伤科疾病诊治方面的成就,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元至正五年(1345年)建宁路官医提领陈志刻本,为现存该书最早的版本,资料翔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所载古方至多,皆可以资考据”,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校勘价值。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