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

6-15_临证指南医卷十卷
成书年代:清康熙五年(1666年)
成书作者:叶天士
古籍概述:《临证指南医案》收载清代名医叶桂的方药治验,是由其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而成的一部中医医案专著。该书搜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实用性强。
古籍介绍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
清 叶桂(天士)撰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卫生堂刻本
            
《临证指南医案》收载清代名医叶桂的方药治验,是由其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而成的一部中医医案专著。该书搜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实用性强。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年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约生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卒于乾隆十年(1745年)。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叶桂生前患者盈门,毕生忙于诊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生平无所著述”,所传者皆为弟子、门人辑其所论所言和临证案例而成。《临证指南医案》是其留给后世医家宝贵的临证实录。

该书共10卷89门,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共86证。列案2569例。其中l至8卷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亦收录部分外科及五官科医案,9卷、10卷分别收录妇科医案和儿科医案。

叶氏究心于医术,不苟泥成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临证经验极为丰富,于学术多有体悟,对后学启迪甚多。书中每门后都附有论述该门证治大要的附论一篇,多由叶氏口述门人笔录而成。该书所录叶氏经治医案,言简意赅、切中肯綮,充分反映了叶氏辨证精细、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所以流传甚广,后世医家称该书为临证必读。其中温热病相关的医案及其附论甚至成为后世医家编写温病专著的蓝本。《清史稿》曾称其“治病多奇中,于疑难症,或就其平日嗜好而得救法,或他医之方略与变通服法,或竟不与药而使居处饮食消息之,或于无病时须知其病,或预断数十年后皆验”。

此书详细记述叶氏针对虚损的理虚大法,他从《难经》五损之说加以辨证,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论治,立论精当,既能变通成法。又能自出机杼,提出理虚当重视正气,以甘药培中,以血肉之品填补精血,重视中下焦,兼顾脾肾同治,滋肾不碍脾,健脾不伤肾,为后世虚损证候的治疗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奇经论治,在前医论述奇经生理、病理、病候的基础上,凭借长期的临证实践,开创了奇经辨治的先河。另外,他也是温病学派的理论奠基人,其学说在身后二百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叶派”,在近代医学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后人称其为“仲景、元化一流人也”,史书称其“贯彻古今医术”。

该书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十三年(1768年)、四十年(1775年)皆有刊刻,现存版本多达50余种。此本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卫生堂刻本,版本较早,镌刻清晰,讹错较少。今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