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门事亲》

5-3-2_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三卷直言治病百法二卷十形三疗三卷
成书年代:公元1228年
成书作者:张从正
古籍概述:全书由各篇专论汇编而成,采用说、辨、记、解、诫、笺、诠、式、断、论、疏、述、衍、诀等体裁,记载内、外、妇、儿各科医案139则。
古籍介绍
《儒门事亲

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三卷直言治病百法二卷十形三疗三卷
金 张从正 撰  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刻本
            
《儒门事亲》是金元医学的代表作之一。该书阐发金人张从正的攻邪思想,在中医学术流派发展史上特色鲜明,独树一帜。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超凡脱俗的杰出人物,金元四大家之一,开创“攻邪学派”,著有《儒门事亲》、《心镜别集》等。
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三卷直言治病百法二卷十形三疗三卷   金 张从正 撰  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刻本

《儒门事亲》成书于1228年。该书通行为十五卷本,以张氏《儒门事亲》3卷为基础,加上《治病百法》、《十形三疗》等9种著作组成,包括:“事亲”本书、治百病法、十形三疗、杂记九门、撮要图、百法心要、三法六门、“三消论”(刘完素)、扁鹊华佗 察声色定生死诀要、世传神效方等内容。秉承张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之思想,故命名为《儒门事亲》。全书由各篇专论汇编而成,采用说、辨、记、解、诫、笺、诠、式、断、论、疏、述、衍、诀等体裁,记载内、外、妇、儿各科医案139则。

该书最具特色之处是以六邪归纳诸病之因,以风、寒、暑、湿、燥、火、内伤、内积、外积等为纲,以汗、吐、下为治,辨治独特,方药简捷、疗效显著,此即为该书创立的“攻邪论”的主要思想。在具体应用汗吐下三法时,张氏从治法范围、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作了系统阐述,较前人认识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书中对应用补法有独到见解,认为邪去后才可言补,重在以五谷、五菜、五果、五畜充养之,并批评世风好补之偏。后人对该书突出的攻邪论思想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因为该书治病偏于攻邪,也受到一些医家如朱丹溪的批评。

此书传世版本有: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刻本,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邵辅刊刻的十四卷本,明万历间吴勉学刻王肯堂编《古今医统正脉全书》丛书本,朝鲜人金礼蒙《医方类聚》丛书本,清《四库全书》本。此次展出的即为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刻本,反映了该书早期流传情况,版刻精良,存世孤罕,具有重要的校勘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