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6-5-4_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目录四十卷
成书年代:清雍正四年(1726年)
成书作者:陈梦雷、蒋廷锡
古籍概述:《古今图书集成》是一部由清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综合性书籍,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古籍介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目录四十卷
清 陈梦雷 蒋廷锡等 辑  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内府铜活字印本
            
《古今图书集成》是一部由清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综合性书籍,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主编陈梦雷(1650-1741年),字则震,号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侯官县(今属福州)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四十年奉敕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历四年半而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目录四十卷
清 陈梦雷 蒋廷锡等 辑  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内府铜活字印本

《古今图书集成》中的医学部分为《医部全录》。其取材广泛,既有中国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又包括了中医临床各科疾病的证治,上采秦汉医经及注释,下集近代名著及文献,堪称医学百科全书。《医部全录》共520卷。

第一至七十卷为医经注释,内容包括对《灵枢》《素问》《难经》三部经典的注释。第七十一至二百一十六卷为脉法、外诊法、脏腑身形等内容,其中“脉法”和“外诊法”,摘录了30余种医学书籍中有关四诊的论述。

第二百一十七至五百卷为临床各科疾病的证治,其中“诸疾”为内科常见病证,收辑了古代医书中52种内科常见疾病证治的资料,并一一做了论述;外科部分多取材于元代窦汉卿的《疮疡经验全书》、齐德之的《外科精义》、明代王肯堂的《疡医证治准绳》、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等书内容;妇科部分所辑录的文献资料,多取材于妇科名著,以月经、子嗣、胎前、临产、产后、崩漏等分门别类;儿科部分内容最为丰富,用100卷之多,分两大部分详细地作了载述,前半部分对小儿一般常见病证列52门,包括胎养、初生护养、诊断以及各种疾病的治疗,后半部分为痘疹专论,详尽地叙述了中医对天花、麻疹的治疗经验。

第五百至五百二十卷,“总论”从《易经》、《周礼》及《灵枢》、《素问》等经典著作中摘录了某些有清初以前历代著名医学家的传记1000多例;“艺文”为历代医药书籍中有研究价值的序和一些医学家的诗文;“纪事”为史书、笔记中有关中国传统医药的记事;“杂论”为有关书籍中记载的医学事迹和寓言故事;“外编”为非医学书籍中所记载的有关医学传说等内容。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辑录了从春秋战国至清朝初期的医学著作百余种,分门别类归纳集成。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载述有据,论理精详。此书对于医籍的分类整理和著述集成,在中医学术的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医学百科全书之称。

康熙四十年(1701年),陈梦雷受命主编《古今图书集成》。他根据“协一堂”藏书和家藏图书共15000余卷,开始分类编辑。经过“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的辛勤劳动,历时五年,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成,共一万卷。但编成后没能刊印。当时,康熙对他十分恩宠,对其工作也十分赞赏,赐其住宅,还曾亲临陈梦雷书斋,并亲笔为其书斋题一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陈梦雷涕感之余,即以“松鹤”为其书斋名,晚年自号松鹤老人即缘于此。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目录四十卷
清 陈梦雷 蒋廷锡等 辑  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内府铜活字印本

《古今图书集成》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完成初稿。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其四子胤禛继位。胤禛即位后,便残酷迫害与其争夺帝位的同胞兄弟,胤祉被囚禁,由于陈梦雷曾侍奉胤祉读书受到牵连,于雍正元年 (1723年)一月,被流放到黑龙江。雍正下令由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编校已经定稿的《古今图书集成》,去掉陈梦雷名字,代之以蒋廷锡。

《古今图书集成》并非蒋廷锡创编,但雍正请他来主持重编必有其道理。如《重修常昭合志》载:“蒋廷锡……内值时编纂群书,并付勘校,博学精敏,同辈推让,常参扈从备顾问。凡诸巨典,谙练掌故,参考经集,议上都称旨……”。这可以说明,蒋廷锡在学问和人品方面,他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资格。当然,历史是公正的,陈梦雷是《古今图书集成》创编者的事实已被载入史册,但蒋廷锡在完善、并以“钦定本”刊印、最终使这部巨作完整面世方面,同样起了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而且,当年陈梦雷名字被删除是钦命所为,而蒋廷锡始终未以“主编”自居,在其一生著作中不列此书的正直态度同样令人赞赏。

雍正虽然否定了陈梦雷,但没有否定他的这部书,钦命时任户部侍郎的蒋廷锡重新编校此书,并改名为《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四年(1726年),这部巨作终于首次用铜活字排印了64部,被称之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每部一万零四十卷,五千零二十册。由于印数少,一般读者根本无法看到。直到清朝末年,才开始出现影印本和铅印本,而钦定本这时在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的售价为一万两银子。按字数统计,《古今图书集成》是此前类书《太平御览》的32倍,《册府元龟》的16倍。文献搜罗完备而编次井然,分类缜密而宏富壮观,在中国图书史上可谓浩瀚之作。内府铜活字版共印64部,印制精美,装潢考究,堪称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巅峰之作。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目录四十卷
清 陈梦雷 蒋廷锡等 辑  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内府铜活字印本

雍正虽然抢夺了《集成》的所有权,但其于该书的印制上却功不可没。从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看,以铜活字精心印制如此巨帙大作,且不惜工本雷厉风行,不到三年圆满告成,是未曾有过也难以企及的。唯其魄力如许,在中国出版史上也该有其一席之地。《集成》自刊出以后,因其较为完备的文献功能,备受朝廷、民间尤其是文人学者的注重。乾隆将该书作为最高奖赏用以褒扬献书最多的宁波范氏天一阁等四家藏书楼,引得民间艳羡无限。江南文澜等三阁因收藏有此书而招致学者藏家接踵前往借抄,清人张月霄编《金文最》一书即从《集成》中辑得不少佚篇。太平天国的儒将翼王石达开也曾缴获《集成》一部,从此爱不释手,必随军携带,不时检读。至清末,北京琉璃厂一套原版《集成》已价至一万两银。在现代,《集成》仍显示出其独具的资料宝库的魅力,中外学者利用甚众。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著者李约瑟博士曾满怀感激地提到:“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图书集成》。……这是一件无上珍贵的礼物。”

此部《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即是清雍正四年内府铜活字印本,今藏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