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

4-4-3_大德重校圣济总录二百卷
成书年代: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
成书作者:宋代太医院
古籍概述:该书集宋以前医方之大成,其所录方剂中,丸、散、膏、丹、酒剂等剂型明显增加,反映了宋代重视成药的特点。
古籍介绍
《圣济总录》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二百卷   元大德三年至四年(1299-1300年)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
            
《圣济总录》是宋代太医院在北宋政和年问(1111-1118年)编纂的一部医学全书。

北宋政和年间,徽宗赵佶诏示天下,征集民间医方,汇同御府所藏秘方,由圣济殿御医整理编次成书,题名《政和圣济总录》,简称《圣济总录》。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二百卷   元大德三年至四年(1299-1300年)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

此书卷帙浩繁,共200卷,辑方约2万首,近200万字。宋徽宗崇信五运六气学说,故此书首列“运气”、“叙例”、“治法”等篇,相当于全书的总论部分。以后自“诸风”至“神仙服饵”,共分66门,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养生、杂治等。每门之中有论说,词简意赅,总括本门,其下又分若干病证,每一病证先阐述病因病机,次述治法方药,加以服法、禁忌等。该书集宋以前医方之大成,其所录方剂中,丸、散、膏、丹、酒剂等剂型明显增加,反映了宋代重视成药的特点。全书既有理论,又有经验,内容极为丰富。在理论方面,除引据《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亦注意结合当时的各家论说,并加以阐述;在方药方面,以选自民间经验良方及医家秘方为主,疗效比较可靠。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时期医学发展的水平和学术成就。对后世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证治,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二百卷   元大德三年至四年(1299-1300年)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

《圣济总录》成书不久,因遭靖康之变,被携往北地,致使南宋医家不易觏见,因而南宋名家所著医书很少引用本书的内容。宋版《圣济总录》早已泯没无存。据现有文献记载,本书较早的两次重刊,一为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一为元大德三年至四年(1299-1300年)。元大德年间,成宗铁穆耳“以为是书所载虽先圣之绪余,其所以康济斯民,亦致治之一助”(《圣济总录•焦养直序》),于是诏示江浙行省对宋本重加订正后刊布于世。此元大德三年至四年(1299-1300年)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是该书现存最早的刊本,残存各部合计不足十之三四,虽为凤毛麟角,亦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