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宋陈承、裴宗元、陈师文原撰,宋许洪增广,[日]橘亲显等校正;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指南总论》三卷、《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诸品药石炮制总论》一卷,宋许洪撰;《增广太平和剂图经本草药性总论》二卷,宋佚名氏撰,[日]橘亲显等校正。日本享保庚戌(1730年)东都书林西邨又右卫门刻本。半页13行,行24字。四周双栏,白口,无界行。版框20.7cm×14.4cm。12册1函。
书前有享保庚戌之冬十二月橘亲显撰“和剂局方序”,宋陈承等“进表”,宋裴宗元、陈师文撰“新校凡例”。卷端有“东井文库”、“飞青阁藏书印”、“宜都杨氏藏书印”等印记。扉页贴杨守敬小像,旧藏杨氏观海堂。
两宋时期,中医药学继续发展。中央政府在太医院之外设立了太医局、柒局(和剂惠民局)等新机构,加强对职业医生和药品的管理。同时,大规模地整理古医籍,编纂新医书,因而《神医普救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等书相继问世,对推广和普及医药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南宋嘉定年间,太医助教许洪奉旨对《局方》进行了全面增补,并续撰两书附刻于《局方》之末。此后,又有佚名氏撰《增广太平和剂图经本草药性总论》再附于后。因增广的《局方》切于实用,故传播甚广。金、元时期,医界争鸣大起,此书因受到名家“忽视辨证论治”的抨击而流传渐稀,后又因误写等原因而多有差讹,至明崇祯间重刻此书亦未能复其旧观。
日本曾长时间学习中国的医药学,多以传入的大量中国医籍为依据。《局方》对日本的汉方医学有很大影响,因多种版本参差,遂有校勘之举。此书校勘系奉“钦命”而为,由当时的“典药头”橘亲显领衔,诸医官协同完成。所据15种版本均为公私秘藏之“稀世旧刊”,包括中国明初刻《和剂局方》6种,朝鲜刻《增注和剂局方》8种,以及日本民间医生野吕元丈所藏孤本《增广和剂局方》1种,而将后一种作为原本。校勘内容包括:对字句脱误者正之,剂量脱落者补之,疑而难明者考之,方名交错、二方混淆者存之“以嗣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