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方》是由唐代医家
王焘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编撰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医著。
王焘(670-755年),唐代郧县(今属陕西)人,唐初宰相王畦之孙。他曾在弘文馆任职,期间博览群书,研读医药文献,探索诸家医方,逐条鉴别摘录,经过数十年的整理,编撰成《外台秘要方》。这是继
《千金方》之后又一部综合性医学巨著。此书引用前人医家医籍达60部之多,可谓“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资料丰富,内容翔实。
全书共40卷,分1104门,收方剂6000余首。书中每篇首列
《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候,次述各家医疗方剂,其中也有许多民间单方验方,记载其疗效和应用范围。
卷一节选著名医家关于伤寒理论的认识及医方;
卷二至卷四叙述伤寒、天行、温病的传染流行与证治方法;
卷五至卷二十三为内科杂病;
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以外科病证为主,兼有急症诊治急救方法;
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二论述药物的采集与丸散等剂型的制备,诸面疾及多种美颜药剂的配伍制作方法等;
卷三十三至卷三十四介绍妇人经、胎、产、带等病证的治法;
卷三十五至三十六列述小儿诸病证;
卷三十七至卷三十八论服石与服石病的治疗;
卷三十九论明堂灸法;
卷四十论诸动物伤人的病证等。
该书内容详尽,其中许多记载,甚为可贵。在诊断方面,关于病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是世界上最早的糖尿病记载。对黄疸的鉴别诊断是“身眼皆如金色”,治愈标准是“每夜小便里浸少许帛,各书记之,色渐退白,则差”。在用药方面,重视某些药物的特异疗效,如常山、蜀漆(常山苗)治疟,动物肝脏治雀目(夜盲症),用羊靥治气瘿,用海藻、昆布治颈瘿等。在治法方面,汇集了唐代以前多种治法,如灸法、浴法、熨法、通便法、导引法等。其中治疗白内障的“金针拨障术”,在现代中医眼科手术治疗中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中收载了许多已佚方书的基本内容,为医学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如《素女经》、《范汪方》、《崔氏方》、《姚氏集验方》、《小品方》、《删繁方》、《深师方》、《许仁则方》、《张文仲方》、《古今录验》、《近效方》、《必效方》等。清
徐大椿评曰:“唐
王焘所集《外台》一书,则纂集自汉以来诸方,汇萃成书,而历代之方,于焉大备,但其人本非专家之学,故无所审择,以为指归,乃医方之类书也。然唐以前之方,赖此书以存,其功亦不可泯。”《外台秘要方》自成书以来流传甚广。日本的
《医心方》、朝鲜的《医方类聚》,都从此书中引用了大量资料。《医心方》编纂体例及辑录方法亦与之相仿。
此宋绍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存卷一至二十、二十四至三十二、三十四至四十)是该书现存最早版本,藏于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