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巉岩本草》全书分上中下三卷,收药206种,一药一图(现存202幅),先图后文,兼述别名、性味、功效、主治及附方。该书内容或选取其他本草医书,或采自民间验方,对了解南宋时期杭州一带民间用药的发展情况及本草考证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所载内容多为后世本草书籍援引和收录。
此本卷前摹抄作者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自序,言及书名得自“山中有堂曰履蜿岩”,又言“因拟图经,编次成集,仍参以单方”,略去“佐使反恶、采摘时月”等,以求“随手可用”、“药不旁求,方以单用”。当时的本草绘图为表现植被完整性,多习惯将高大植株不按比例缩小置于画面中,反致细节描绘失真。而王介绘图,虽为写生,但多注重细节,运用工笔画之细腻,结合山水画之神韵,或局部或整体,将所绘本草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本虽为临摹本,但绘图精美,著名药物学家赵烯黄先生曾说:“本图朱砂矿绿,历久如真;铁画银钩,古朴有力。”
除彩绘精美外,此书所载药物具有明显地域性。作者就地写生,绘图成册。书中共有134个新药名,其中植物俗名如千年润(万年青)、地萹蓄、杜天麻(益母草)、笑靥儿草,均见于《咸淳临安志》;穿心佛指(珠),护花(火)草等药名带有浓厚的浙江地方口音。而书中“草茶”一条,提及“谷雨前采嫩芽”、“杂用槐柳初生嫩芽及他物”作伪,都反映了杭州地区茶文化的特点,清代
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言雨前茶“产杭之龙井者佳”,亦与之相符。
由于作者医药水平所限,书中也有失当之处。如“人参苗”其后附药图为伞形科植物,此图或取自当时民间的一种土人参,赵学敏亦言:“土人参各地皆产,钱塘西湖南山尤多。”此处也佐证了其地域特点。
本草文献若能辅之以图则可弥补文字记载之不足,而丹青设色的彩绘药图更能反映实物的翔实形态特征。唐代
《新修本草》孔志约序中言:“普颁天下,营求药物,……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由此可推断早在唐代即有彩绘本草出现。然而历代彩绘本草,存世者稀少。《履巉岩本草》原宋本已佚,此明抄彩绘摹本更显珍贵。此本曾经邓之诚、王晋卿等递藏,今藏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