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2012011269053641
成书年代:绍圣四年至大观二年(1097~1108年)
成书作者:唐慎微
古籍概述:前两卷为序例,卷一增“雷公炮炙论序”,卷二诸病通用药部分增补若干药名与病名;后二十九卷载药一千七百四十八种,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等部。
古籍介绍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   宋 唐慎微 撰  宋嘉定四年(1211年)刘甲刻本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编著,是集北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的本草学著作。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   宋 唐慎微 撰  宋嘉定四年(1211年)刘甲刻本

      唐慎微(约1056-1136年),字审元,北宋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州)人。出身于世医家庭,对经方深有研究,知名一时。元祜年间(1086-1094年)应蜀帅李端伯之请,至成都行医,居于华阳(时成都府东南郊)。唐氏虽语言朴讷,容貌不扬,但睿智明敏,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好读书,每得到经史、佛道、医药等书中的一方一药,都详加记录并付诸实践,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药学资料。
 

     
本草衍义二十卷  

本草衍义二十卷   宋 寇宗爽 撰    宋江西转运司刻庆元元年(1195年)重修本

       北宋政府曾先后组织编修《开宝本草》、《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及《本草图经》。其中《嘉祐本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增补了50余种文献中的药物资料,取材精审;《本草图经》则反映了嘉祐年间全国药物大普查的丰硕成果。但此二书独立成书,不便检阅。唐氏遂合并《嘉祐本草》与《本草图经》的内容,又从240余种医药及经史百家书中补充摘引大量药物资料,使全书总药数达1746种,附图933幅,撰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在明代《本草纲目》问世之前的500多年时间中,此书一直是研究本草学的重要文献。它取材广泛,故后世许多已经散佚的古书,可从其引文中略窥梗概。李时珍评价该书“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   宋 唐慎微 撰 宋 寇宗爽 衍义  蒙古定宗 张存惠 编
钱谦益 跋  蒙古定宗四年(1249年)晦明轩刻本

      《证类本草》是在掌禹锡《嘉祐本草》和苏颂《本草图经》基础上,收集民间验方,各家医药名著以及经史传记、佛书道藏中的有关本草学记载,整理编著而成的。全书共31卷。第一至二卷为序例,以后各卷,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以上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有名未用、图经外草类、图经外木蔓类,凡13类,叙述药物别名、药性、主治、产地、采集、炮炙、辨析、附方等。本书内容丰富,收载药物1746种,其中增加药物660种,有药图294幅,分类较有系统,论述也较周详。书中引述了大量文献资料,据统计,共引经史方书240余家,一些重要本草著作如《开宝本草》、《日华子本草》、《嘉祐本草》等早已散佚,其内容幸赖《证类本草》保存下来,这是唐慎微的一大功绩。本书增加方论1000余条,各药之后共附古今单方3000余首。总之,《证类本草》对宋以前的本草学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本草纲目》问世之前流行500余年,一直是本草学研究的范本,在本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   宋 唐慎微 撰 宋 寇宗爽 衍义  蒙古定宗 张存惠 编
钱谦益 跋  蒙古定宗四年(1249年)晦明轩刻本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集北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的本草学著作,代表了宋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该书虽为民间医家个人著作,但由于它的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流传甫始,就引起朝野各方面的重视。




新编证类图注本草四十二卷序例五卷 

新编证类图注本草四十二卷序例五卷   宋 唐慎微 撰 宋 寇宗爽 衍义  元刻本

       其书初成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前后,后经陆续增补,约于元符元年至大观二年间(1098-1108年)定稿,由艾晟校补刊行,名《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简称《大观本草》。政和六年(1116年),又经医官曹孝忠重加校订,更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又作校订,名为《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蒙古定宗四年(1249年),山西平阳张存惠在《政和本草》基础上,又将寇宗爽《本草衍义》分条散入书中,成为日后通行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寇宗爽,生卒年及里居不详,精医理,于本草学尤有研究,曾充任“收买药材所辨认药材”之职,宋政和年间所著《本草衍义》一书,使其名留千古。此后各种《政和本草》多以张存惠本为底本刊刻。明代万历年间,还出现《大观本草》与《本草衍义》合编的刊本,称为《重刊经史证类大全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