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膳正要》

5-7-1_饮膳正要三卷
成书年代:4世纪30年代
成书作者:忽思慧
古籍概述:宫廷饮食专著,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
古籍介绍
《饮膳正要》
饮膳正要三卷   元 忽思慧 撰  元刻本

《饮膳正要》是元人忽思慧在14世纪30年代编撰的一部宫廷饮食专著,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

忽思慧(回回人,一说为蒙古族),生卒年不详,元仁宗延祜年间(1314-1320年)充任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事宜。他对元文宗以前历朝宫廷的食疗经验加以总结与整理,继承前代著名本草著作与名医经验中的食疗学成就,并注意汲取当时民间日常生活中的食疗经验,编撰成营养学名著《饮膳正要》一书。
饮膳正要三卷   元 忽思慧 撰  明景泰七年(1456年)明内府刻本

我国周代,宫廷就设有“食医”,专管与饮食有关的医药问题。以后历代都有关于用饮食作为治疗手段的材料及专书出现,即所谓“食疗”。但是,从健康人的立场出发,讲究饮食营养,滋补身体,以达到强身养生的目的的书籍,当以《饮膳正要》为最早。

此外,宋以来本草学的发展,为元代中医药学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础;而元朝与国外交往的日渐频繁,也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来自中亚、西亚等地的“异药”和“异草”,如此书中载录的“回回豆子”等。书中还记载了元代各地出产的葡萄酒,如:“酒有数等,有西番者,有哈刺火者,有平阳、太原者”。忽思慧对其加以比较后指出,“其味都不及哈刺火者田地酒最佳”,哈刺火者即今天的吐鲁番地区,他称赏吐鲁番所产葡萄酒是最好的。《饮膳正要》一书充分体现了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西域伊斯兰文化相互交融与影响,对于深人探讨中国古代多民族饮食文化的汇聚与中外文化交流的互动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饮膳正要》从健康人的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正常人膳食标准立论,制定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书中还具体阐发了饮食卫生,营养疗法,乃至食物中毒的防治等。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疗专书,也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食谱。

此书于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初刻问世,但在元代一直深藏秘府,传播不广。明代经三次刻印,方为世人知悉,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以及明代太医院整理的《食物本草》都采用过此书中的资料。此次展出早期元刻本,虽为残帙,洵属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