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芝堂

九芝堂
公司名称: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公元1650年(明万历27年)
创  始 人 :劳澄
总部地点中国·长沙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中药制剂、中药饮片、保健品、食品等。
品牌故事
九芝堂店面

康熙初年(公元1650年),一位名叫劳澄的老者在古城长沙坡子街开了一家不知名的小药铺,这便是劳九芝堂的前身。至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劳澄之子劳楫取其父所绘《天香书屋图》(图中植双桂,桂生九芝)之意,给药铺取名“劳九芝堂”。

经过 200多年风雨沧桑的劳九芝堂,虽然从产品质量到店务经营以及资金来源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是囿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长期举步不前,既不吸收外股,也不另设分店。加上劳氏股东之间常发生内讧,致使业务逐渐衰落 ,到民国7年(1918年)已频临倒闭的边缘。

就在这时,族众推举劳昆僧出任经理,他自垫银洋 300元 ,充实流动资金,竭立整顿店务,才使药铺重现生机,到1930年,仅仅十几年,劳九芝堂的年营业额达到18万银元,出现了一个中兴局面。抗日战争前,夕劳九芝堂累计资金已达40万银元(包括不动产),但在1938年11月,遭遇长沙文夕大火,店房烧毁,资金损失半数以上。1944年日军侵陷长沙,药铺被迫迁址到兰田镇(今涟源县)作小规模经营,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方回到长沙复业,但战后的劳九芝堂已是奄奄一息。

令人兴奋的是,全国的解放给劳九芝堂带来了复苏与振兴,成立了私营性质的“新中制药厂”。1956年,公私合营中以劳九芝堂药铺为主,合并多家药店,成立了“九芝堂加工厂”,并设计启用了“芝”字牌商标。从此,劳九芝堂药铺告别了漫长的风雨飘摇历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接着厂名从 “九芝堂制药厂”、“长沙中药厂”、“长沙中药一厂”、“长沙市中药一厂”到1992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恢复“长沙九芝堂制药厂”厂名。紧接着,1993 年6月,“九芝堂药铺”在长沙市黄兴路隆重复业。1994年6月,改制为长沙九芝堂药业集团公司,实现了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轨。第二年,兼并了国有中型商业企业长沙市药材公司,有效地实现了工商结合、优势互补的目标。第三年,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实施集团发展战略,与长沙神箭制药总厂实现强强联合,正式组建了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5月,集团公司与国投药业投资有限公司(现已变更为国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海南湘远经济贸易公司(现已变更为海南湘远工贸有限公司)、湖南省医药公司、湖南长沙友谊(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变更为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自此之后,2000年6月,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4000万A股并于同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融资3.6亿元。2003年7月,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增发新股5100万股,融资5亿元。

2004年,九芝堂在中国上市公司医药行业深沪两市排名第二位,在深市排名第一位;整体实力在湖南省医药行业排名第一位。6月,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相继完成九芝堂工业、商业的战略整合。2006年5月,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以高票通过股份分置改革,推动着九芝堂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历经三百年积淀的九芝堂,已然形成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九芝堂中药文化。2008年6月,九芝堂中药文化被列入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目录,意味着她将获得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同时标志着 “药者当付全力,医者当问良心”为代表的九芝堂文化必将永垂千古。
名方名药
三朝名方—玉泉丸
玉泉丸

玉泉丸处方源于宋代《仁斋直指》、明代《古今医鉴》、清代《叶天士手集秘方》中治疗“消渴”之特效药方集大成者,乃三朝名方,其组方严谨、科学、合理,符合中医药理论的配伍原则。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止渴除烦,益气中和。用于治疗因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的物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血糖升高之糖尿病(亦称消渴病),肺胃肾阴亏损,热病后期。

药物组成:
葛根、天花粉、地黄、麦冬、五味子、甘草。




原研大品牌—驴胶补血颗粒

驴胶补血颗粒

九芝堂驴胶补血颗粒于1984年12月由湖南省药政局批准生产,其组方经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和湖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湖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等进行临床论证,对于久病体虚、血亏气虚、疲乏无力、手术后失血过多、及肿瘤病人化疗后白血球减少等症有显著疗效。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健脾益气、调经活血。用于久病体虚。

药物组成:阿胶、黄芪、党参、熟地黄、白术、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