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物药具
历代名医
医药典籍
百年老号
藏品阁历程
关于我们
医方集宜
关闭
返回上一级
《医方集宜》
成书年代
:明代
成书作者
:
丁凤
古籍概述
: 《医方集宜》是一部完整的理法方药医药典籍,取材切要,分类明晰,包括有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常见病证,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古籍介绍
MORE+
《医方集宜》
《医方集宜》十卷,分装二十册。从卷之一至卷之五及卷之九,载内科伤寒、温热、瘟疫杂病四十四门,五十六种病证。卷之六为五官与急救诸方,卷之七为妇人,胎前、产后、崩漏、带下;卷之八为小儿;卷之十为外科。内容丰富,取材切用。
书籍内容介绍
MORE+
在研究临病证治上,《医方集宜》作者,固然以素、难理论为指导思想,但在辨证方面,受汉、唐、金、元医家影响很大。如汉·张机以六经论伤寒,脏腑议杂病。华佗《中藏经》探讨脏腑经络病机,无不以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进行分析。而《医方集宜》在凡例“医学”中写道:“医之为学, 先须熟谙《黄帝内经》,并张李刘朱四家之说,以知病源,次观本草以知药性而处方,次晓素,难及叔和脉诀,以知切脉而定虚实,必宗斯三者,以为提纲。又考诸历代名医之正法,庶使病机明而不惑于学也。”
众所周知,各种病证的形成,无不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因此临床上依据病人外在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而综合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加以分析归纳,以区别其所属脏腑、经络的病候,以之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这里临床医家,反复实践,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
《医方集宜》作者在凡例“形证”又写道“形证之设,谓人有病于脏腑、经络,必有证见于皮毛颜色之间。且人心肝脾肺肾在人身中,藏而不可见。若夫口鼻耳目则露而共见者也。五脏受病人焉能知之,盖有诸中形诸外。古云:脏病形乃应,所谓外证以证内病,若不识外证,岂能明内病邪!”
书籍特点
MORE+
1.病源证治,记载完整。
《医方集宜》全书重要病证,都是如丁明登序所说“首病源,次形证,次脉法,而治法、治方、治验又次之”的体例而编写的。内容取舍,剪裁适宜。
2.简明扼要,颇切实用。
《医方集宜》所列“病源”、“形证”,其叙述不尚浮词,以有临床参考价值的为主。所选方药又以便、廉、验为特征。
3.文笔简洁,立论精纯。
《医方集宜》不仅简明扼要,而且,立论精纯,文笔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