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8-1836年),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塘,字配珩,鞠通乃其号。江苏淮阴人。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清代山阳医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建设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鞠通有感于当时医生墨守伤寒治法不知变通,撰写
《温病条辨》七卷,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对温病学说贡献很大,是继
叶天士、
薛雪之后的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吴鞠通的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一座里程碑,不朽的中医著作。
他认为温病有9种,吴又可所说的温疫是其中最具传染性的一种,除此之外,另外还有其他八种温病,可以从季节及疾病表现上加以区分,这是对于温病很完整的一种分类方法。书中创立了“三焦辨证”的学说,这是继
叶天士发展了
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之后,在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上的又一创举。
吴鞠通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可以说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划分中医“四大经典”的时候,有一种划法,就是将吴氏的
《温病条辨》与汉代的
《黄帝内经》、
《伤寒论》和
《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必读的“四大经典”。可见该书在中医理论发挥上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