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喻昌

喻昌(1585~1664年),本姓朱名昌,明之宗室。明亡,讳其姓,改朱为喻,字嘉言,号西昌老人。南昌府新建县人。生于明代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卒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终年七十九岁。清代初期(公元1644~1661年间),医名卓著,冠绝一时,成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与张路玉、吴谦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等。
生平介绍
自小聪明,清史稿载,喻嘉言“幼能文不羁,与陈际泰游”。天启年间考中贡生。喻嘉言虽才高志远,但在仕途上却并不得意。崇祯年间,他以副榜贡生到京城就读时,仍然踌躇满志,希望因此而有所作为,曾以诸生名义上书朝廷,陈述辅国政见,要求“修整法治”。但因人微言轻,他的意见没有引起已经风雨飘摇的明王朝的重视。喻嘉言在京城三年,郁郁不得志,只得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后值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往来于南昌、靖安等地。50岁时,他削发为僧,遁人空门,潜心研究佛学和医学。出家期间,苦读《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医著,为日后成名,打下良好基础。后出禅攻医,往来于南昌、靖安一带,足迹遍历赣、浙、苏、皖。1644年,应钱谦益先生之邀,终结庐定居于江苏常熟城北虞山脚下。并开了一栋草庐医所,致力于为当地百姓治病。喻氏生平善奕,据《常熟县志》记载: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八月,喻嘉言突然中风昏迷达200余日,直到第二年六月才开始好转。在病中,他还为自己最后的一部医书《会讲温证语录》题辞。公元1664年(清康熙甲辰年),80岁高龄的喻氏与围棋国手李兆远对奕,时达3昼夜,局终收子时,溘然逝世。因无子女,由外甥赴常熟扶柩而归,停柩于靖安萧寺达五十余年。至雍正年间(1723—1735),始由医家曹必聘倡议,与众医迎柩至南昌百福寺中。后人在寺中立塑像和画像以祀。百福寺僧人又在寺旁建喻先生祠,并将其柩安葬在东汉徐稚墓侧,盖以喻征士配徐高士,相得益彰。
学术观点
1.倡导伤寒三纲学说,他是研究《伤寒论》的著名医学家之一。其伤寒太阳之纲说源于《千金翼方》,如太阳经篇,以风伤卫为一类(上篇),寒伤营为一类(中篇),风寒两伤营卫为一类(下篇),即伤寒三纲说,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认为,四时虽均有外感,但仲景独详于伤寒,治伤寒之法,可变化而用于其他外感,故伤寒为四时外感之大纲。而在“伤寒六经中,又以太阳一经为大纲;而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这就形成了喻昌三纲学说的主要观点。风伤卫用桂枝汤,寒伤营用麻黄汤,风寒两伤营卫用大青龙汤。

2.提出秋燥论。他在《医门法律》一书中专列《秋燥论》一篇,对秋燥独加阐述。至于燥气病机,喻氏认为,入秋并不遂燥,是大热之后,继以凉生,凉生而热解,渐至大凉,燥令乃行。虽然燥生于秋冷,但其性异于寒湿,却常偏于火热,这是因为“燥位之下,火气承之”,燥盛而兼火化之故。对于燥病的治疗,喻氏创立了著名方剂清燥救肺汤,该方由桑叶、煨石膏、生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等药组成,以治疗诸气膹郁,诸痿喘呕,肺之燥者。其用药的宗旨,强调治燥忌用辛香行气之品,以防伤津助燥。总之,喻氏于燥之论述,从其邪气生成,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临床用药一一加以论述,可谓对燥症深刻认识的一大家,其影响十分深远,被后世医家所推崇,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3.大气论,他于《医门法律》中撰写“大气论”一篇,对“大气”进行阐述,他认为,大气即胸中之气,包举于肺之周围而行治节。所谓“五脏六腑,大经小络,尽夜循环不息,必须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喻氏认为,膻中之气、宗气与大气虽出于同一部位,但有所不同,应当加以区分。

4.治病必先议病。他认为,治病时必“先议病,后用药”,这里对辨证治论精神的很好发挥。怎样才能做到弄清病情,有的放矢的予以治疗,他认为“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识病是议药的前提和依据,并提出了识病的具体要求。
医学著作
1.《寓意草》是喻嘉言的医学处女作,也是中国医学史中较早又较著名的一部个人自订医案,初刊于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它以笔记体裁写成,书前有医论二篇,强调“先议病,后用药”的诊疗程序,并自订议病格式。然后记录了自己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疑难医案60余则,案中详录病因和病情,讨论辩证精辟明细,并指出每案的关键之处和疑难之点,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同时,该书还较早地记载了我国人工种痘以防治天花的病例。

2.《尚论篇》全称《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初刊于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本书主要是参考明代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编撰的,但编次有所不同,内容也有所补正。卷首有“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大意”等六篇医论。其后详论伤寒六经证治。书中论述六经,以太阳经为大纲,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并认为《伤寒论》中的397条条文是397法,分隶于大纲之下。喻嘉言的这种见解,成为《伤寒论》研究中一个重要流派。

3.《医门法律》是一部综合性的医书,初刊于1658年。本书结合临床病证,正面阐述辨证论治的法则,谓之“法”;同时指出一般医生在临床辨证治疗上容易发生的错误,指示禁例,谓之“律”。以法和律的形式确立行医时的规范,故书名为《医门法律》。这三部书集中体现了喻嘉言的学术思想,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