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知悌

崔知悌

崔知悌(约615-685年),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约生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崔氏出身宦族,历任洛州(今河南)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外郎,唐高宗时升殿中少监,后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丞,公元679年官至户部尚书。崔知悌于政事之暇,喜欢从事医疗。他研究医药书籍,集合众长,提高技术,临床诊治药到病除,颇多创造。
生平经历
崔知悌中进士后,历任洛州(今属河南)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外郎。忽然患风疹,恐怕变为中风,自服小续命汤。三年之中,凡服46剂,而风疾不复。发不久升殿中少监,又改任中书侍郎。咸亨中(670-674)崔知悌与戴知德、郝处俊、李敬玄同被高宗赏赐飞帛书赞,而崔知悌、李敬玄都因忠勤受表彰,其赞语为:“仗忠节,赞皇猷。”不久,升尚书右丞。调露元年(679年),定襄道(今属陕西榆林一带)大总管裴行俭领兵数十万大破突厥,斩其可汗泥孰匐,余党走保狼山。高宗诏崔知悌驰往定襄慰问将士,辅佐裴行俭荡平遗寇,有功,增加俸禄。在高宗时,他最后任户部尚书。子崔佑之,任博州(今山东聊城)刺史。
医学贡献
伤寒的多种治疗方法有,蒸汗法:崔氏治疗伤寒,曾采用阮河南蒸发法(《外台秘要方》卷一)。熏吸法:崔氏三十年以来呷咳,以药着纸上裹之或器中烧,令烟出,吸咽之,疗咳。(《外台秘要方》卷九)。通便法:以栓药或灌肠治大便不通。如伤寒大便秘结者,用姜兑法,即削生姜如小指长二寸,用盐涂过,纳下部中,立即通便。又以猪胆灌下部,也立即通便(《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七)。导尿法:崔氏疗伤寒热盛,小便不利,又方:捣生葱傅脐下横纹中,燥则易之。(见《外台秘要方》卷二)。"崔氏疗小便不通方:取熏黄如豆许,末之,纳小孔中神良。"(《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七)。"急求主小便不通方:取印成盐七颗,捣筛作末,用青葱叶尖,盛盐末,开便孔,纳叶小头于中吹之,会盐末入孔即通,非常之效。"(《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七)。

针灸方面:崔知悌自少善于针灸,尤其擅长炙骨蒸之法。其所著《崔氏纂要方》中,也以《炙骨蒸病方》为最著名。另有单行本《崔氏别录》,《外台秘要方》采入,题名《炙骨蒸法图》,即世传崔丞相《灸法》。

医疗器械方面:崔氏治病,不仅以药物见长,针灸以外,尚创造医疗器械及发明种种外治之法。
医学贡献
崔氏素好岐黄之术,于政事之暇,喜从事医疗活动。擅长针灸,临床诊治,审病制方颇多新意,其著述以《骨蒸病灸方》最为著名,被收入《外台秘要》名为“灸骨蒸法图”,即世传崔丞相灸法。他的著述、文献可考的主要有《纂要方》十卷、《骨蒸病灸方》一卷、《产图》一卷,均已亡佚,可于《外台秘要》中见其梗概。另有《崔知悌集》五卷,《法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