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物药具
历代名医
医药典籍
百年老号
藏品阁历程
关于我们
施今墨
关闭
返回上一级
施今墨
施今墨
MORE+
施今墨(1881-1969年),原名毓黔,萧山坎山镇人,字奖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曾参与创建北平国医学院,后又创建华北国医学院,自任院长。
施今墨因家母多病,从小立志学医,曾随舅父学习中医。1902年进山西大学就学,次年转入山西法政学堂。1906年毕业于北京京师法政学堂,后加入同盟会。1911年追随黄兴奔走革命,1912年起,在民国临时政府陆军部任职,1917年出任湖南教育厅长,不到一年即弃政从医,并更名今墨,表示要以墨子“兼爱”思想施医于民。
施氏医术精湛,曾为孙中山、杨虎城治病,担任过冯玉祥部队医学顾问。1929年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抗议国民党弃废中医的主张,当局迫于舆论压力,同意成立了国医馆,命其为副馆长。1930年曾与萧龙友等人共同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并任副院长。1932年,施今墨在北京又创办了华北国医学院,任院长。
施今墨先生认为,西医学并非一无是处,而许多西医的仪器设备还有助于诊断明确,所以并不排斥西医。但他认为,西医在治疗方法上不如中医多样有效,故始终坚持中医的辨证论治。他疗效卓著,名声大噪。他说:“治疑难大症,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一鼓作气,始能奏效,因循应付,非医德也。”
施今墨遣方用药自成一格,其处方配伍精当,药品繁多,前后搭配无不相合,博得了“雍容华贵”的美誉。他擅用大方,药品的搭配极有法度,与一般医生之随意堆砌药物,断不可同日而语。中医遣方用药,每药的使用,都必须与其他药物相互为用,七情和合。因此,药味越多,就越容易出现不和、不当的搭配,影响全方的整体性和治疗效果。然而施老十分擅用“对药”,每用药,常见二、三十味之多,但即使药味再多,也配合得体,法度严谨,毫无繁琐冗赘之感,反倒彰显其华贵大方,非常人能及之气度,其处方之华美常令中医药界的行家矢口赞叹。他还十分善于将
《伤寒》
、
《金匮》
的方剂参合应用,可以说对于经方的使用已然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这也是他学识渊博、辨证翔实的见证。
施老在中医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他为人严谨、谦恭,授徒严格、认真,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尊重西医,接纳新知,是近代中医的领袖人物之一。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在中医教育方面施先生不仅创办了华北国医学院,1941年,他还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并在北京、上海、山西、察哈尔等地协助创办中医学院、讲习所、函授班、研究班等,培养和训练众多中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