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物药具
历代名医
医药典籍
百年老号
藏品阁历程
关于我们
望色启微
关闭
返回上一级
《望色启微》
成书年代
:清代
成书作者
:
蒋示吉
古籍概述
:《望色启微》是清代医家蒋示吉最为专注的一部医著,其后考订详细,斟酌尽善,稿经七易,历经28年,书成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是一部中医望诊专著。
古籍介绍
MORE+
《望色启微》
《望色启微》共3卷82论。其中第一、二卷60论,基本以勾、摘《灵》、《素》的望色部分,加叙加议,予以论说。如“五色所自生”、“五色配脏”、“五色主病法”、“望色胃气不死论”、“望色随人论”等。第三卷则是整段摘抄《灵枢经》各论中的望色部分,后以“示吉曰”简单评述。共22论,其中18沦引自《灵枢经》各论原文,如“阴阳二十五人篇”、“卫气篇”、“论勇篇”、“本脏篇”、“师传篇”、“五阅五使篇”等。
《望色启微》,是第一次从望诊的角度系统地条理《内经》中的有关内容,是中医重要的一部望诊专书,其后虽有汪宏的《望诊遵经》,但已经比《望色启微》的出现年代晚了200余年。
蒋示吉最为专注的一部医著是《望色启微》,1644年避乱之际蒋示吉倾心于《灵枢·五色篇》,他感慨“非遇沧桑之劫,宁有至此乎,劫乎亦运乎!”因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其后考订详细,斟酌尽善,稿经七易,历经28年,书成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是一部中医望诊专著。
《望色启微》卷一以注释《灵枢》《素问》与望诊相关的经文为主,其书稿的大体构架已经成功。首篇《望色论》,引《素问·移精变气论》“色以应日,脉以应月”“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以及“帝曰: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如日月光”三段经文为总纲。借曾子云:“德润身,则观人之貌即可以知其德”。蒋氏诘问:“而望人之色,独不可以知其病乎?”强调望色知病的重要作用。
《望色启微》卷二专论最多,有望色分三因论、望色聚散论、望色浮沉论、望色随人论等。《素问·五脏生成篇》读到“缟裹”一词,似乎较为通俗易懂,其实不然,蒋示吉说:“所谓如缟裹者,犹太极混然合一之象也。”此乃根据《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易生两仪。”经曰:“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蒋示吉云:“缟白绢也,经不直言五色,而言缟裹者,盖以平人五脏既和其脏之色,必待其旺而始荣于外,禀胃气而出于皮毛之间。”“是皆一团阳和之气,故为五脏外荣之象。”蒋示吉就是这样丰富了“望色”的内容。其谓吉色有三:明、泽、清;凶色有三:沉、枯、夭,是其经验之谈。
《望色启微》卷三辑录《灵枢》《素问》原文有30篇,与“五色”密切相关,《素问》仅占2篇。蒋示吉在辑录《灵枢·论勇》小段文字后加按曰:“张长沙为伤寒鼻祖,其《太阳篇》首列中风三百九十七法……岂不以‘风为百病之长欤?’”蒋示吉列举风客于上、下、表、里、背、肺、脾胃等14项症情,说的是“以《灵枢》望色部分,惟遵马氏(莳)图注而附于脉法中”,强调了望诊与脉诊亟需紧密结合。在辑录《灵枢·五阅五使》有关经文后,蒋示吉按语云:“五脏隐于中,其官列于外,望其官以知其脏如烛照耳。《周礼》:‘疾医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重视望诊在临床上综合运用,蒋示吉著文时与读者互动,也是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