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沛文

朱沛文

清代医家(19世纪中叶)。字少廉、又字绍溪。广东南海(今佛山)县人。为我国早期试图汇通中西医的代表人物。撰有《华洋脏腑图像合纂》。

朱沛文治学强调读书与临证相结合。主张读书以“培其根底” 临证以.增其阅历”.提出学医要“溯医源、参证候、.习方药、研脉法”.故朱氏学识渊博.临证经验丰富.且勇于改新.倡中西汇通。

朱氏认为命门精宫之真阳真阴.是人身主宰。生命根本,生化之源。“夫人之所以生既赖饮食之供养.尤隐赖阴阳二气之运行”、真阴真阳之气每天按一定的时间节律升降循行人身,以鼓舞脏腑之枢机.灌溉脏腑之津液.发为生育之机.人之气力精神亦由此而出。他将真阳之气譬如走马灯之火。真阴之气譬如油.二者不可缺一。由此可见,他对命门、精宫,真阴、真阳等含义、位置、作用的认识较历代医学家有新见。其描述的真阴真阳对人体生育、成长及维持生命活动等重要生理功能和调节规律.与现代生理学有关神经体液调节功能似有暗合。可见朱氏在当时条件下.已能突破前入巢臼.大胆融汇中西医学的理论。发展创新了中医学理论。

朱氏治学严谨.博览精研.求实创新.贯通中西.以发展中医理论,为中西医汇通派中一位开明的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