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物药具
历代名医
医药典籍
百年老号
藏品阁历程
关于我们
武威汉代医简
关闭
返回上一级
武威汉代医简
成书年代
:约东汉以前
出土时间
:1972年11月
出土地点
:甘肃省武威旱滩坡的一座东汉早期墓藏中
古籍概述
:内容除有内、外科疗法、药物及其炮制、剂型、用药方法以外,还记述了针灸穴位、刺疗禁忌等。
古籍介绍
MORE+
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旱滩坡的一座东汉早期墓藏中出土了医药简牍,这些珍贵的医药资料被称为武威汉代医简。
武威汉代医简共92枚,其中简78枚,牍14枚。简系松木和杨木所制,简窄牍宽,简多单面、单行书写,而牍可以双面多行书写,末简抄“右治百病方”,为尾题书名。从字形分析,这批简牍大概出自一人手笔,而据考古学家考证,这座汉墓的主人极有可能是一名老中医,而这批简牍是他生前行医时所用,死后也陪葬于他的身旁。
东汉医简
东汉医简 甘肃武威旱滩坡1号汉墓 东汉 木简
这批医简共记录了比较完整的医方30余个,如“治伤寒逐风方”、“治久咳逆上气汤方”、“治金创止痛方”、“治妇人膏药方”、“治目痛方”等,涉及药物近100种。它不但详细地记载了病名、症状、药物、剂量、制药方法、服药时间以及各种不同的用药方式,还记述了一些针灸穴位、针刺禁忌等,内容极为丰富,是迄今为至我们所能见到的汉简中有关医药方面的最完整翔实的原始资料。
武威汉代医简所记载使用的近百种药物,绝大多数都为西北地区所产,如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目前所谓甘肃“五大宗”中药材,就有四种见于武威汉代医简之中。此外像苁蓉、戎盐、骆苏等更是河西地区的特产,例如骆苏,即用骆驼乳汁制成的酥油,也是一些少数民族喜爱的日常食品,武威汉代医简以此入药,生动地说明它的鲜明的地域特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批医简牍中,有一枚木牍不仅写有药物的名称、剂量,而且列出当时药物的价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东汉时期的中药材贸易的信息。
武威旱滩坡古汉墓当属东汉早期墓葬,所以从时间上来说,武威汉代医简应晚于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而早于东汉末年的《仿寒杂病论》。
武威汉代医简正是反映东汉这一历史时期中医学水平的原始资料。从文字上来看,《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武威汉代医简,一脉相承。但从辨证论治的水平上分析,武威汉代医简尚处在初期阶段。尽管如此,武威汉代医简所载的内、外、妇、五官、针灸各科医方30余个,几乎全是复方,一个方剂少则1~2味,多则15~16味,说明复方已成为当时临床治疗上的普遍方法。从单味药到《内经》中的简单复方,再到武威汉代医简这样有理论指导的复杂复方,无疑是临床医学上的一大飞跃,也为《伤寒论》这样不朽传世名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从武威汉代医简出土到现在,其中的一些复方被多次应用于中医临床上,再临床上使用这些出土医简上的古方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但是事实证明假如辨证准确、用药精当,这些出土医简上的古方一样能够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武威汉代医简》是我国时间最早的医药学文献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巨大的价值,对研究汉代的医药学水平,尤其对研究甘肃河西地区汉代经济、文化、民情等方面的情况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