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发源》

瘟疫发源_抠图01
成书年代:清代
成书作者马印麟
古籍概述:《瘟疫发源》是一部专门研究五运六气与以瘟疫为主的疾病相关性的著作。作者马印麟撰于雍正三年(1725年)。
古籍介绍
《瘟疫发源》         


《瘟疫发源》是一部专门研究五运六气与以瘟疫为主的疾病相关性的著作。作者马印麟撰于雍正三年(1725年)。

马印麟认为,自古以来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可谓岐黄之四大明师,但“惟有瘟疫一门而未尝发明受病之由”。导致“凡遇瘟疫之症,流行颠倒差乱,误人多多。”后来,马氏在青州医药世家张宗玉处得其所藏张景岳《类经》,对其中的五运六气之说十分赏识,认为如果能明五运六气之至要,则可知为瘟疫时症之根源,故书名为《瘟疫发源》。此书成书之后,存放了三十余年,在此期间马氏注意观察运气与瘟疫发生的关系,认为是“屡验屡效”,所以才将此书刊刻出版,并将观察结果附在书前。

《瘟疫发源》选取张景岳《类经》中关于五运六气的内容,预测每年的主气与客气“和”或“不和”。马印麟指出“凡主气者,年年不移。客气者,每岁而迭迁”,所以他以干支年为序,逐年分析此年的主客之气、岁运特点,以及气候、物产与疾病。通过这种推算,预测某年可能有瘟疫流行而早做准备。他认为“若主客之气正化,则天时风雨调和而五谷丰收,则民亦舒而无病。然一岁之中,全在客气之流行变化。若主客之气不和,阴阳不得升降,则五行相制,天时寒热温凉,不应主气,则天有不测之气象,风云雷雨,旱涝不均。五谷亦不能丰收,而民多患灾难疫疠之热症。”并对气运不同的不同年份提出了相应的不同治法,最后提出7个药方,用于不同气运年的瘟疫防治。

《瘟疫发源》 是一部明清以来较为实用的运气学、温病学著作,然而成书以来刊刻甚少,流传不广,实与运气学说晦涩难通有极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