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物药具
历代名医
医药典籍
百年老号
藏品阁历程
关于我们
萧龙友
关闭
返回上一级
萧龙友
萧龙友
MORE+
萧龙友(1870-1960年),名方骏,号“息翁”,解放后改号为“不息翁”,四川省三台县人。北平国医学院创始人之一,首任院长。
萧氏自幼诵习诗书,打下了牢固的文、史、哲基础。后入成都书院学习,得以涉猎中医书籍。1892年,萧龙友同陈蕴生用中草药救治川中霍乱,疗效很好,声誉雀起。27岁时考中丁酉科拔贡,入北京充任八旗教习。后被分发山东,先后任淄川、济阳两县知县。1914年奉调入京,历任财政、农商两部秘书及府院参事、农商部有奖实业债券局总办等职,并由执政府内务部聘为顾问。
萧龙友从官之余行医治病,颇受患者欢迎。1928年萧龙友毅然弃官行医,正式开业,自署为“医隐”,号为“息翁”。1930年与孔伯华共同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萧龙友认为中医、西医都属生命科学,本为救人而设,不应存有门户之见。萧氏重视辨证论治,主张四诊合参,不可偏废,尤其反对以切脉故弄玄虚,主张脉、症相参,互补不足。在四诊当中,尤重问诊,包括主症、兼症、局部变化、全身情况、禀赋强弱、习惯性情、籍贯嗜好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洞察病情之新旧、浅深、隐显变化,再参照望、闻、切诊作出诊断,故奏效者居多,误治者甚少。萧氏通晓内、妇、儿各科,尤对老年慢性疾病更为擅长。认为调理虚证,一应育阴培本,二要疏理气机。临证处方精益求精,强调中药炮制对药性、归经及临床应用的影响。处方常可见酒炒元胡、盐炒元参心等。萧龙友认为治病要重视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如对于老年与少年患者,在治疗方法上就要有所区别。对于老年病,应慎用攻伐,避免汗吐下,注重调理清养,且往往使用一、二鲜品,取其生发之气有益老人。
萧氏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仅留《现代医案选》、《整理中国医药学意见书》、《息园医隐记》、《天病论》等文。
萧龙友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院长、顾问,中央卫生部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华北区特邀代表,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中西医交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中央人民医院顾问,北京中医学会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