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物药具
历代名医
医药典籍
百年老号
藏品阁历程
关于我们
陈李济
关闭
返回上一级
陈李济
公司名称
:广州陈李济药厂
成立时间
:公元1600年(明万历27年)
创 始 人
:陈体全、李升佐
总部地点
:
中国·广州
经营范围
:中成药、保健品、食品、药妆品生产
品牌故事
MORE+
陈李济药厂
相传四百多年前,广东省南海县人李升佐,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今北京路194号)经营一间中草药店。一次,李在码头发现一包银两,于是日复一日在原地苦候失主,终于原封不动把银两归还失主陈体全。陈感念李的高风亮节,将失而复得的银两半数投资李的中草药店,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并将草药店取字号“陈李济”,寓意“存心济世”。可以说,没有诚信就没有“陈李济”。
金字招牌
陈李济博物馆 百年楹联(图左)
陈李济博物馆 创始人像(图右)
陈李济创建于明朝万历27年(1600年),迄今已逾四百年之久。在清代,同治皇帝因服其“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称其神效。由此,以“杏和堂”为商号的广东陈李济,更名躁大江南北。光绪年间,“帝师”翁同和又为之题写“陈李济”店名,三个鎏金大字至今尚存。
陈李济确为我国创建于明、兴盛于清、图存于民国、尚存于今世的中华著名品牌,历史上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三足鼎立的南药代表,而陈李济的历史比同仁堂早69年,比胡庆余堂早274年。虽然各地中药商号林立,然而,沧海遗珠,陈李济无疑是中华民族留下的无价之宝。
百年窑藏陈皮
百年窖藏陈皮
方剂出处:
《本草纲目》:“其至百并总是取棋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哪元气知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主要成份:
广东新会柑。
功能主治:
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 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陈李济博物馆 百子柜
自明朝万历二十七年陈李济创业以来,岁岁收储陈皮,推陈入新,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每年农历九、十月收柑季节,陈李济药厂花费重金大量收购广东新会柑,少则数千斤,多则上万斤。精选苛刻,百里挑一,入选之柑,果大皮厚,皮紧纹细,无虫蛆霉斑,刚熟微微透黄者为佳,以致一大萝百斤重的优质柑,仅选四、五成,甚则二三十个,有如皇帝选美女入宫。入选之柑,去肉存皮,一律开成四瓣,并蒂相连似花开之状,剔除杂质,并叠好装入草席包,标明入库年号,按先后顺序存入果皮仓储藏。果皮仓楼底为杉木栏栅,底下数口煮蜜锅,夜以继日炼蜜泛丸,蜜糖长年累月透过栅状楼板,徐徐渗入陈皮之中,久而久之,陈皮外表色如檀香木,光亮如抹油之状;内层附着薄层松化又不脱落的粉末。陈李济独创储藏陈皮之法,百年而无虫霉之变,体轻而气味清香。陈李济用百年旧陈皮入药泛丸,功效奇著,广药老字号首推陈李济,虽然售价比同业的同类产品要高,但四百余年来仍供不应求,誉饮神州及东南亚等地区。
壮腰健肾丸
壮腰健肾丸
方剂出处:
唐朝末年宫廷秘方。
主要成份:
狗脊(制)、金樱子、黑老虎根、鸡血藤、桑寄生(蒸)、千斤拔、牛大力、菟丝子、女贞子。
功能主治:
壮腰健肾,养血,祛风湿。用于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
追风苏合丸
追风苏合丸
方剂出处:《金匮要略》、《伤寒论》。
主要成份:防风,干姜,薄荷,羌活,厚朴,陈皮,砂仁,甘草,苏合香油,冰片,蜂蜜。
功能主治:中风寒闭,感冒风寒,起驱风镇惊,行气开窍作用。
大事记
MORE+
一六零零年 陈体全、李升佐两公创建陈李济。
一六五零年 创制乌鸡丸,该产品后来衍生出御用名药乌鸡白凤丸。
康熙年间 首创蜡壳药丸剂型。
一八二六年 在广州十三行七十二号增设批发所,成为经营产品输出、洋药原料输入的进出口贸易机构。
同治年间 获“杏和堂”封号。
民国初年 政府颁布商标法,注册“杏和堂”商标,沿用至今。
一九二二年 在香港开设支店和制造厂,为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
一九三五年 在上海开设支店。抗日战争开始后,将上海支店移设到新加坡,发展对南洋群岛业务。
一九四二年 在澳门新马路开设支店。
一九五四年 公私合营时期,以陈李济为主厂,先后并入神农、万春园、伟氏、冯致昌、何弘仁、燮和堂、橘香斋等七家药厂,一家甘泉药社,一家大生合记蜡店,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一九五八年 首创补肾名药壮腰健肾丸。
八十年代初 恢复“广州陈李济制药厂”厂名和“杏和堂”商标,并被中国药材公司确定为国家重点中药厂。
一九八一年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陈李济药厂的蜡丸生产工艺作为文化遗产拍成记录片,向世界推广。
一九九三年 获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
一九九八年 投资1.3亿元按国家GMP标准易地建设的新厂落成,企业实现历史性搬迁。
二一世纪初 陈李济率先实施ERP管理;通过国家GMP认证、澳大利亚TGA组织的GMP认证。
二零零四年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落成。
二零零六年 通过加大拿GMP认证;国家级新药昆仙胶囊获得新药证书并批准生产。
二零零七年 “陈李济中药文化”入选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二零零八年 “陈李济中药文化”入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