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物药具
历代名医
医药典籍
百年老号
藏品阁历程
关于我们
尤怡
关闭
返回上一级
尤怡
尤怡
MORE+
尤怡(1650-1749),字在泾,号拙吾,别号饮鹤山人,清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时家贫而好学,曾在寺院卖字为生,是为清代内科名医马俶的得意门生。尤怡天性沉静恬淡,工诗词,不求闻达。为人治病,多见奇效。好为诗与古文,稍暇即读书灌花,饲鹤观鱼,著书自娱。
生平事迹
MORE+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就读于福州鳌峰书院。苦攻经史之余,还钻研医学,专心研究古代医学经典,颇有心得。见原书文辞深奥,遂加以浅注,或编成歌诀,著《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传世。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后会试不第,寄寓京师。适光禄寺卿伊朝栋患中风症,手足瘫痪,汤水不入,群医束手。念祖投以大剂而愈,声名大噪。后回长乐,任吴航书院山长。嘉庆三年(1798年),主讲泉州清源书院。嘉庆六年(1801年),再入京会试,不第,参加大挑,成绩甲等,以知县分发直隶保阳(今河北省保定)候补。时值盛夏,瘟疫流行,念祖用浅显韵语编成《时方歌括》,教医生按法施治,救活甚众。嘉庆十三年(1808年),吏部郎谢在田头项强痛,心下满,小便不利,服表药无汗,反而烦躁,六脉洪散。经念祖处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再投以栀子豉汤,病不再发。嘉庆十七年(1812年),署磁州,改任枣强,升同知,擢代理正定知府。公务繁剧,仍撰写医书,为人治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以年老请休,在福州石井巷井上草堂讲学,培养医学人才;并曾治愈琉球国王之风症。念祖吸收古代医学精华,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加以应用、补充,对医学通俗化、大众化作出重要贡献。
主要著作
MORE+
所著医书有《伤寒贯珠集》八卷,《金匮要略心典》八卷,《医学读书记》三卷,续记一卷,《金匮翼》八卷,及《静香楼医案》等。其诗集名《北田诗稿》。
学术观点
MORE+
尤怡认为,《伤寒论》因王叔和编次错乱,后人辩驳订证,各成一家言,言愈多而理愈晦。于是,他就六经,备提其纲,于正治法之外,又列各经之变治法,著《伤寒贯珠集》8卷。他所列各经之变治法为:“太阳有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阳明有明辨法、杂治法;少阳有权变法;太阴有藏病、经病法,经、藏俱病法;少阴、厥阴有温法、清法。凡病机进退微权,各有法以为辨。使读者先得其法,乃能用其方”(《清史稿》)。当然,他分证明晰,特别是少阴、厥阴温、清两法,对后世医家颇多启发。另外,他还对方有执、喻嘉言二人所提出的“风伤卫,寒伤营”学说,有所补正,他认为其首篇所说的“寒之浅者,仅伤于卫;风伤之甚者,并及于营。卫之实者,风亦难泄,卫之虚者,寒亦不固”,不周全。他指出,应当分有汗、无汗,以严格麻黄、桂枝的辨别,不必仅执着于营卫的孰虚孰实,来证明伤寒和中风的区别。
另外,尤怡对《伤寒论》有精辟的阐述,他将仲景辨证施治的精义作简要发挥,条理通达,分析详明。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对柯琴和尤怡对仲景学说的研究作出了评价,他说能卓然自立创通大义,莫如浙之柯韵伯;分擘条理,莫如吴之尤在泾。解《伤寒》者百多家,能自立者不过二人,这太少了。应该说章太炎的评论,是较为中肯的。